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插线板用着用着突然发烫,甚至有焦味? 电源适配器摸起来烫手,不敢长时间使用? 工业控制柜运行几小时后,继电器烧毁?
这些现象的背后,很可能是因为一个关键测试没做好——
温升测试(Temperature Rise Test)
它不像耐压、接地测试那样“刺激”,也不像EMC测试那样“高大上”,但它却是电气安全最基础、最致命的一道防线。一旦失守,轻则设备损坏,重则引发火灾、触电事故。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温升测试”的神秘面纱,告诉你它到底测什么、为什么必须做、怎么做才算合格。
一、什么是温升测试?
温升测试,是指在设备正常工作状态下,持续运行一段时间,测量其关键部件的温度升高值,判断是否超过材料和结构的安全限值。
简单说:
不是测“有多热”,而是测“比环境热多少”。
比如:
环境温度 25°C 测试后某接线端子温度 85°C 则温升 = 85°C - 25°C = 60K
二、为什么要做温升测试?
1. 防止绝缘材料老化
长期高温会加速电线、PCB、塑料外壳的绝缘性能下降,导致漏电、短路。
2. 避免触点氧化、接触不良
连接器、开关、继电器在高温下易氧化,接触电阻增大 → 更热 → 恶性循环 → 烧毁。
3. 保障人员安全
外壳过热可能造成烫伤(尤其儿童可接触部位)。
4. 满足安规认证要求
CCC、UL、CE、IEC 等认证中,温升测试是强制必检项目,通不过就拿不到证书!
三、哪些产品必须做温升测试?
几乎所有带电运行的设备都需要,典型包括:
四、核心测试标准
温升测试主要依据以下国际与国家标准:
这些标准中均明确规定了:
允许温升限值(如:绝缘材料 ≤ 75K) 测试条件(额定电压、满载、通风环境) 测温方法(热电偶、红外)
五、测试怎么做?
1. 测试条件设置
环境温度
:20–25°C,稳定 供电电压
:额定电压的 1.06 倍(最严酷条件) 负载状态
:满载或标准规定的最大工作状态 运行时间
:直到温度稳定(通常 4–8 小时) 判定标准:每小时温升变化 <1K
2. 测温点选择
关键部位必须覆盖:
五、测试怎么做?
1. 测试条件设置
环境温度
:20–25°C,稳定 供电电压
:额定电压的 1.06 倍(最严酷条件) 负载状态
:满载或标准规定的最大工作状态 运行时间
:直到温度稳定(通常 4–8 小时) 判定标准:每小时温升变化 <1K
2. 测温点选择
关键部位必须覆盖:
3. 测温方法
热电偶(T型或K型)
:最常用,贴附于被测表面 红外热像仪
:非接触,用于快速扫描热点 光纤测温
:抗电磁干扰,用于高频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