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以其独特的质感、耐用性和奢华感,长久以来被广泛应用于服装、鞋类、箱包、家具和汽车内饰等领域。然而,在皮革的鞣制、染色和后整饰等加工过程中,可能会使用多种化学助剂,其中部分物质若控制不当,可能残留在成品中,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危害。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安全与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对皮革制品中有害物质的管控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在中国,GB/T 19941《皮革和毛皮 甲醛含量的测定》 是专门针对皮革制品中一种关键有害物质——甲醛——进行检测的核心标准。
一、 GB/T 19941标准概述
GB/T 19941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推荐性国家标准(“GB/T”中的“T”意为“推荐”),现行有效版本为 GB/T 19941-2019,其英文名称为 "Leather and fur — Determination of formaldehyde content"。该标准替代了旧版GB/T 19941-2005,技术内容更为先进。
标准定位: 这是一项专用的化学分析方法标准,专门规定了从皮革和毛皮材料中提取和测定游离甲醛及可水解甲醛含量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核心目的: 提供一种科学、准确、可重复的测试程序,用于量化皮革制品中甲醛的释放量,为产品质量控制、安全评估和法规符合性提供数据支持。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类皮革和毛皮材料,包括经过鞣制、涂饰、复鞣等加工的成品革,可用于鞋面革、服装革、沙发革、手套革等各种最终产品的原料检测。
二、 为何要检测皮革中的甲醛?
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1类致癌物。在皮革工业中,甲醛主要来源于:
鞣制剂: 某些合成鞣剂(如酚醛树脂鞣剂)可能含有甲醛或其衍生物。
固定剂和助剂: 在染色和涂饰过程中,为提高染料/颜料的固色率和涂层的耐久性,可能会使用含甲醛的助剂。
防霉剂: 用于防止皮革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发霉。
残留的甲醛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忽视:
皮肤刺激: 直接接触含甲醛的皮革制品(如鞋子、皮带、衣物)可能导致皮肤过敏、红肿、瘙痒甚至皮炎。
呼吸道刺激: 甲醛易挥发,穿着或使用含甲醛的皮革制品时,可能刺激眼睛、鼻子和喉咙,引发流泪、咳嗽等症状。
长期健康风险: 长期暴露于低剂量甲醛环境中,可能增加患癌风险。
因此,严格控制皮革制品中的甲醛含量,是保障消费者健康、提升产品品质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关键举措。
三、 GB/T 19941检测方法详解
GB/T 19941-2019 采用了分光光度法作为核心检测原理,具体步骤如下:
样品制备:
从待测皮革样品上裁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样,去除毛发、衬里等非皮革部分。
将试样剪成约5mm × 5mm的小块,混合均匀。
萃取过程:
称取一定量(通常为1g)的试样,放入具塞三角瓶中。
加入蒸馏水作为萃取溶剂。
将三角瓶置于40°C ± 2°C 的恒温水浴中,持续振荡 2小时。
此过程旨在模拟人体穿着时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将皮革中游离的甲醛以及通过水解能释放出甲醛的化合物(如某些结合态甲醛)提取到水中。
显色反应:
取一定体积的萃取液,加入乙酰丙酮溶液。
在 40°C 水浴中保温 15分钟。
乙酰丙酮与甲醛发生特异性反应,生成黄色的络合物。
吸光度测量:
待反应完成并冷却至室温后,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波长 412nm 处测量溶液的吸光度。
结果计算:
根据预先绘制的标准曲线(已知浓度的甲醛溶液与吸光度的关系),由测得的吸光度值计算出萃取液中甲醛的浓度。
最终结果以每千克皮革中含有的甲醛毫克数表示,单位为 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