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作为现代移动设备和新能源产业的重要能源,安全性问题备受关注。针刺安全测试作为锂电池安全性能评估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揭示电池在遭受外力刺破时的安全反应。
锂电池针刺安全测试的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锂电池广泛应用于手机、电动汽车、储能设备等领域,其安全问题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针刺测试模拟锂电池被尖锐物体刺破的极端工况,评估电池是否发生热失控、燃烧或爆炸等危险。这种测试是电池安全评价中的关键项目,尤其在众多交通事故、设备爆炸事故中,针刺刺破常因外部意外损伤引发安全事故,其真实性和代表性对于防范风险至关重要。
测试产品规格及适用范围
GB 38031标准适用于各种商用锂离子电池单体和电池组,包括软包电池、圆柱电池和方形电池等常见形态。标准要求被测试电池需完成额定充电状态,保证测试的真实性和一致性。
关键产品规格包括:
电池类型:软包、圆柱、方形锂离子电池
容量范围:一般覆盖10mAh以上的常规电池
充电状态:满充电(一般为100%额定容量)
测试环境:常温环境,标准为23±5℃,湿度45%~85%相对湿度
针刺测试的核心检测内容
针刺测试通过一个直径并经过特定长度的针状物,以恒定速度插入正负极之间,模拟电池遭受刺穿的破坏。测试过程中,监测电池的电压、温度、外观变化及有无起火、爆炸等安全风险,具体检测内容可归纳为:
针刺深度及速度的准确控制,保证模拟工况一致性
电池内部短路现象的出现及其时间节点监测
热失控表现:包括表面温度变化、着火燃烧状况
电池外观变化和结构完整性
针刺后的电池残余容量及功能评估
上述内容结合电池实时数据采集系统,自动记录并分析刺入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变化,帮助判定电池是否通过针刺安全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