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公共充电桩已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运营中,充电桩频繁遭遇人为破坏、恶意撞击、 vandalism(故意毁坏)等问题,轻则导致设备失灵,重则引发漏电、起火等安全事故。
为确保充电桩在复杂公共环境下的结构安全与长期可靠性,一项关键的机械防护测试被纳入产品认证与验收流程——
防破坏锤击测试(Impact Resistance / Hammer Test)
这项测试模拟人为用硬物(如锤子、棍棒)对充电桩外壳进行猛烈敲击,验证其外壳、锁具、屏幕、接口等关键部位是否具备足够的抗冲击能力。
本文将全面解读充电桩防破坏锤击测试的标准、方法、判定依据与设计应对策略,助力企业打造“打不坏”的高可靠充电桩。
一、为什么要做防破坏锤击测试?
1. 现实威胁日益严重
充电桩多部署于露天停车场、路边、地下车库等无人值守区域;
遭遇破坏形式包括:
恶意砸毁屏幕或按键
敲击充电枪接口致损
破坏门锁窃电或泄愤
醉酒、情绪失控人员攻击设备
2. 安全风险高
外壳破裂可能导致:
漏电、短路、起火
雨水或异物侵入引发故障
用户触碰带电部件
3. 运维成本高昂
一台充电桩维修费用可达数千元;
停机一天损失充电服务收入 + 用户信任度下降。
二、核心测试标准
防破坏锤击测试主要依据以下国内外标准:

其中,IK 防护等级是衡量设备外壳抗冲击能力的核心指标。
三、IK防护等级详解
IK 等级表示设备外壳对机械冲击能量的防护能力,单位为 焦耳(J)。

四、测试方法与设备
1. 测试设备:摆锤冲击试验机
由摆臂、锤头(5kg钢球或半球形冲击头)、释放装置组成;
可精确控制下落高度,实现目标冲击能量;
配备传感器记录冲击力与形变。
2. 测试条件
冲击能量:20J(对应IK10)
锤头质量:5kg
下落高度:400mm(h = E/mg = 20/(5×9.8) ≈ 0.4m)
冲击点:充电桩外壳薄弱部位,如:
屏幕面板
按键区
充电枪插座
门锁区域
散热孔格栅
每点冲击次数:1次(或3次,依标准要求)
五、合格判定标准
充电桩通过测试需同时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