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桌椅是学校教学环境中最基本的设施,其安全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与人身安全。为规范课桌椅的设计、生产和质量控制,我国制定了国家标准 GB/T 3976-2014《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及技术要求》,该标准替代了旧版GB/T 3976-2002,对课桌椅的功能尺寸、材料要求、结构安全以及稳定性等关键技术指标进行了明确规定。
其中,稳定性测试作为评估课桌椅在正常使用或轻微外力作用下是否发生倾翻的重要手段,是确保学生使用安全的核心检测项目之一。本文将依据GB/T 3976-2014标准,系统介绍课桌椅稳定性测试的目的、测试依据、测试条件、方法及判定标准。
测试目的
课桌椅稳定性测试的主要目的在于:
防止倾翻事故:验证课桌椅在学生倚靠、起身、推拉等日常使用行为下是否会发生侧翻或前翻,避免造成人身伤害。
评估结构合理性:检验产品结构设计(如底脚宽度、重心位置、连接强度)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确保符合国家标准:为生产、质检、监督和采购提供统一的技术依据,保障产品质量一致性。
提升产品安全性:推动制造商优化设计,提高课桌椅整体安全性能。
标准依据
本测试严格遵循以下国家标准:
GB/T 3976-2014《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及技术要求》
第5.4条明确规定了“稳定性”要求;
第6.5条详细规定了“稳定性试验方法”。
该标准适用于大、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使用的固定式和可调式课桌椅,不适用于电动或智能调节类桌椅(此类产品还需参考其他相关标准)。
稳定性要求(GB/T 3976-2014 第5.4条)
根据标准规定,课桌椅应具备足够的稳定性,具体要求如下:
正面稳定性(抗前翻能力):
在桌面前沿施加规定水平拉力时,课桌不应发生前翻。
侧面稳定性(抗侧翻能力):
在桌侧边或椅侧边施加规定水平推力时,课桌或课椅不应发生侧向倾翻。
整体结构稳固:
测试过程中,各连接部位不得出现松动、断裂或永久变形。
测试条件
为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应在以下条件下进行:
环境温度:15℃~25℃
相对湿度:45%~65%
测试场地:平整、坚硬的水平地面(如水泥地面)
样品状态:按正常使用方式组装完毕,调节至标准高度档位(通常为中间档)
预处理:无特殊要求,但应确保样品无损伤、无松动
测试方法(依据GB/T 3976-2014 第6.5条)
一、课桌稳定性测试
1. 正面稳定性测试(抗前翻)
施力点:桌面前沿中点,距桌面垂直高度约25mm处
施力方向:水平向前(模拟学生身体前倾推桌)
施力大小:
小学用课桌:≥ 60 N
中学及以上用课桌:≥ 100 N
持续时间:保持拉力10秒
判定标准:在此期间,课桌不得发生前翻(即前脚离地)
2. 侧面稳定性测试(抗侧翻)
施力点:桌面侧边中点,距桌面垂直高度约25mm处
施力方向:水平向侧外(垂直于桌侧边)
施力大小:
小学用课桌:≥ 60 N
中学及以上用课桌:≥ 100 N
持续时间:保持推力10秒
判定标准:在此期间,课桌不得发生侧翻
二、课椅稳定性测试
1. 侧面稳定性测试(抗侧翻)
施力点:椅座侧边中点,距座面垂直高度约25mm处
施力方向:水平向侧外
施力大小:
小学用课椅:≥ 60 N
中学及以上用课椅:≥ 100 N
持续时间:保持推力10秒
判定标准:在此期间,课椅不得发生侧翻
结果判定
测试结果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方可判定为“合格”:
在规定力值和时间内,课桌或课椅未发生任何方向的倾翻;
测试过程中无结构性损坏(如焊点开裂、螺栓断裂、支架变形等);
测试后仍能正常放置,无永久性倾斜或失稳现象。
若任一测试项目未通过,则判定该样品稳定性不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