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硒含量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和营养价值的重要环节。根据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硒的测定》(GB 5009.93-2017),通过科学、规范的检测手段,能够准确测定食品中的硒含量,进而为相关监管和消费者提供权威依据。
一、GB 5009.93-2017标准概述
GB 5009.93-2017是中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中关于食品中硒含量测定的专门技术规范,标准明确了检测的适用范围、试剂、仪器设备、样品处理以及测定方法。标准中的关键技术要求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这也是食品检测机构开展检测业务的基础。
该标准采用的主要检测方法是原子荧光法(AF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这两种技术在灵敏度和稳定性方面表现优良,适合检测不同类型食品中的微量硒元素。
二、产品规格与检测项目
食品中硒含量检测涵盖的产品类型广泛,包括谷物、蔬菜、水产品、肉类及其制品等。检测项目主要包括:
食品样品的取样和预处理
硒元素的提取与浓缩
依据GB 5009.93-2017标准开展的定量检测
数据分析与结果判定
对于不同类型的食品,样品预处理环节中的消解方式有所区别,例如干燥食品多采用酸消解,而高脂类食品可能需要先进行脂肪提取以避免干扰。
三、检测内容中的关键技术点
硒含量检测的关键在于样品的均一性和检测方法的灵敏度。GB 5009.93-2017标准对样品采集、前处理及分析检测各步骤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尤其强调检测过程的准确度和重复性。此外,标准还规定检测的定量下限,确保能够识别低含量样品中的硒元素。
不少检测场景会结合不同的仪器分析方法交叉验证,提高检测数据的可靠性。
四、可靠性测试在食品硒含量检测中的重要性
从广义上讲,检测工作的“可靠性测试”原则贯穿食品检测全过程。在硒含量检测中,可靠性测试不仅指检测仪器的性能验证,还涉及操作人员的技术能力、样品管理以及数据处理的准确性。仅凭符合GB 5009.93-2017标准,无法完全保证每次检测都具备高可靠性,因此需定期进行方法验证和设备维护。
环境可靠性测试理念同样适用于食品硒含量检测。环境因素如实验室温度、湿度及空气质量均可能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在实验环境可靠性测试制度中通常设置严格的环境控制措施,如恒温恒湿室,其目的在于极大减少环境因素对检测数据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