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GB 19272-2024《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 通用要求》标准,该标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全面替代2011年版标准。这一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室外健身器材安全标准迈入新阶段,将为全民健身提供更坚实的安全保障。
一、标准背景:从"量"到"质"的升级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战略的深入推进,公共场所健身器材数量激增,从公园广场到社区小区,健身器材已成为人们日常锻炼的"标配"。然而,数量增长的同时,安全隐患也日益凸显:器材质量参差不齐、结构设计不合理、使用风险缺乏有效管控等问题屡见不鲜。 据统计,2023年全国因健身器材使用不当导致的意外伤害事件同比增长15%。为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安全风险,国家体育总局牵头组织制定了新版标准,旨在通过更严格的安全要求,提升器材整体质量水平,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二、核心变化:更严、更全、更人性化
1. 安全指标全面升级 新标准对承重能力、耐久性、防夹伤以及防倾倒等关键安全指标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 承重能力:要求器材在最大负荷下保持结构稳定,不得出现变形或断裂
• 防夹伤:对活动部件间隙、运动轨迹进行严格规定,避免肢体被夹伤
• 防倾倒:对器材基础结构和抗风能力提出量化要求,确保在恶劣天气下仍能安全使用
2. 增设"适老化"与"适儿化"要求
针对不同人群需求,新标准特别增加了"适老化和适儿化要求"章节:
• 适老化:要求器材高度、操作方式符合老年人使用习惯,增加扶手、防滑设计
• 适儿化:对儿童专用器材的尺寸、强度、安全性提出专门要求,避免因器材不适合儿童而造成伤害
3. 完善管理与维护体系 新标准不仅关注器材本身,还强化了使用过程中的管理要求:
• 明确规定器材日常检查、维护周期和标准
• 要求建立器材使用档案,记录维护情况
• 对使用说明和安全警示提出更详细的要求
三、标准内容详解
1. 适用范围更明确 本标准适用于广场、公园、小区等公共区域的各类室外健身器材的研发设计、制造、安装、维护、检验和认证等,不适用于游乐设施。
2. 10大核心要求
• 总体要求:首次增设章节,明确器材安全设计的总体原则
• 材料与结构设计:对器材材料、结构强度、稳定性提出具体要求
• 空间设计:确保器材使用空间合理,避免碰撞风险
• 功能部件:对关键部件如工作臂、易损件等提出安全要求
• 结构完整性:确保器材在使用过程中结构稳定
• 环保要求:考虑器材对环境的影响,减少有害物质使用
• 场地和安装:规定器材安装场地条件和安装工艺要求
• 安全警示和使用说明:要求配备清晰、易懂的安全警示和使用说明
• 管理与维护:建立器材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
• 适老化和适儿化要求: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使用需求
四、标准实施意义
1. 对公众:更安全的健身环境 新标准实施后,室外健身器材将更加安全可靠,减少因器材问题导致的意外伤害。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和儿童的专门设计,让不同年龄段人群都能安全、舒适地享受健身乐趣。
2. 对企业:规范市场,提升品质 标准实施将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淘汰技术落后、质量低劣的产品,促进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同时,标准的强制性实施,也为市场提供了统一的评价依据,避免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3. 对行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随着新标准实施,健身器材行业将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推动行业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为全民健身战略提供更坚实的基础支撑。